滾齒機的發展
責任編輯:杭州Agingames機電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:2020-5-9 9:08:57
1、第一段:機械傳動式滾齒機——1835年,英國惠特沃思獲得蝸輪滾齒機專利;——1858年,席勒取得圓柱齒輪滾齒機專利;以後經多次改進,——至1897年德國普福特製成帶差動機構滾齒機,才圓滿解決了加工斜齒輪問題。—— 而後的幾十中,在傳動係統的設計上、製造水平上不斷地改進提升。
傳統的機械式滾齒機傳動機構異常複雜、傳動效率低、傳動精度差、切削速度低,操作複雜,生產準備周期長。
2、第二階段:數控滾齒機——1946年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,六年後,即在1952年,計算機技術應用到了機床上,在美國誕生了第一台數控機床。從此,傳統的機械傳動式機床產生了質的變化。
隨著數控技術的發展,出現了1~3個軸數控化的滾齒機,其中的一部分軸采用伺服電機數字化控製。直到20世紀80年代,世界上才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六軸數控滾齒機。而全自動數控滾齒機(自動上下料)是滾齒機發展的最高層次。
數控滾齒機傳動機構簡化、傳動效率高、傳動精度高、切削速度高,操作簡單,生產準備周期短、自動化程度高。為高速切削、硬齒麵切削、二次精刮削、齒向修形(鼓形齒)、幹式切削、複合加工、全自動控製創造了條件。